变“静态候警”为“动态处警”、变“被动集结”为“主动应战”、变“群众上门”为”屯警街面”……如今,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各中心区域,12个警务工作站建成,10个移动警务平台投入使用,20台警用巡逻摩托车上路,10支无人机战队组建,由“城市快警演绎的立体化巡防平安风“警”线,让人民群众时刻感觉到“安全”就在身边。
打造“最快勤务“筑牢街面快速反应圈
快警的”快”,既是民警抵达现场的速度,也是处置警情、服务群众的速度。通辽市公安局科尔沁分局以警务工作站和移动警务平台为依托,按照“1、3、5“分钟快速反应圈要求,制定快速响应机制细化方案。2022年,12个智慧警务站建成,每个警务站配备12名民警辅警,采取三班轮值工作方式运作,高等级务期间做到24小时屯警街面、24小时服务群众,力争“第一时间反应、第一时间出警、第一时间处置”,最大限度实现了“秒级反应、快警快处”。
2022年9月的一个晚上,科尔沁区万达警务工作站接到分局指挥中心派警,有居民报警称其妹妹在西拉木伦大街与平安路交汇处遭受骚扰。巡逻组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先期处理,待霍林派出所民警到现场后进行案件移交,该起警情从接警到派警到达现场仅用时45秒。
警力的前置,带来了接处警工作的高质效。警务站设立以来,执勤民警先期快速处置治安案件78起,实施现场救助253起,化解矛盾纠纷110起,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。
聚焦科技数据赋能加大智慧巡防密度
为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,科尔沁分局警务工作站依托“雪亮工程”,与周边区域视频监控网络联网并线,建立空中视频巡逻与街面实地巡逻双向互动模式,形成立体化、智能化、全覆盖的”大巡防”格局。
有群众报警称其祖母于科尔沁区大市场附近走失,请巡逻组立即开展巡查!“万达警务工作站接到指挥中心指令,巡逻组立即开展工作,两名队员在站内通过监控排查另外两名队员在街面商铺搜寻。
站内的队员在监控中发现了老人的身影,十几分钟后,巡逻队员便在一家超市找到走失老人,并将其带回警务站。当老人的孙女马女士看到奶奶安然无恙时,激动地向民警表示感谢。
雪亮工程“不仅为社会治理安上了“干里眼”,让警务站有了服务群众的“最强大脑",也为民警锁定目标、固定证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。民警在警务站点击鼠标,在电脑上打开监控探头进行实时监测,利用“千里眼“功能,便可以看到辖区各个重点部位的实时情况。